罗集乡中心学校关工委2009年工作总结
罗集乡关工委2009年工作注重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双创”为载体,以传承、引导、保护、关爱为手段,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在加强关工组织建设,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汇报如下:
一、 组织建设
在乡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关心下,罗集乡关工组织健全,组建村级关工委员会5个,校级关工委5个,村校级关工小组20个,乡、村、校关工组织100%组建。党政领导年初审阅关工工作意见,由党政办公室行文转发,并对阶段性工作关注和指导。年终听取关工工作总结汇报。乡关工委设办公室,有专人办公,2009年乡投资近2000元购置档案柜、办公用品、安装电话、布置办公室。办公设施齐全,文档管理规范,办公经费有保障。
二、思想道德建设及法纪教育
多年来,乡关工委配合乡中心学校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不懈开展一年至少一个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组织征文、演讲、绘画等比赛,并积极投稿,组织推荐选手参加区级比赛。2009年组织“改革开放3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征文16篇获奖,松岗学校学生张广顺获省组委会二等奖,罗集初中学生张功敏获市级奖,清凉寺小学学生杜安静获区小学组一等奖。组织“改革开放30年演讲比赛”8人获奖,兴隆小学学生李小冉获区演讲小学组三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区“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清凉寺初中周小雪获优秀奖。
为贯彻落实区委(2008)18号文件《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意见》,成立了罗集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组,该组有乡关工委王玉华,乡中心校成员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每所学校都聘请法制副校长或校外辅导员。乡关工委成立了由“五老”人员组成的法教关爱组。上半年三所初中评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组为兼职思想道德报告团成员,各中小学校利用周一升旗国旗下讲话,利用班会团队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为庆祝国庆60周年,罗集初中、清凉寺初中、松岗等校开展了“唱红歌”活动。5月9日乡关工委配合中心校组织全乡初中30多名优秀共青团员参加区举办的“红色之旅”独山行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关爱“留守儿童”
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是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乡关工委、中心学校认真调查、造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乡关工委、乡中心校、存有全乡各校留守儿童逐人登记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各中小学留守儿童“代管家长”结对帮扶逐人登记表。
2009年统计,全乡初中生1374人,小学生2930人,在园幼儿409人,据统计全乡在校中小学生“留守儿童”2185人:初中生700人,小学生1485人,分别占50.9%、50.68%。其中独立生活5人,祖辈监护1672人,单亲监护465人,亲戚监护78人。关爱留守儿童,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厌学,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学校抓教育工作的宗旨。乡关工委、乡中心校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号召全乡教育工作者都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队伍中来,要求学校领导、党员教师带头,每位教职工至少关爱一名留守儿童。对“代管家长”明确责任:1、做好关爱对象思想道德、文明礼貌、安全卫士等方面的教育;2、在生活上、心里上给予呵护和关爱;3、在学习上予以耐心辅导;4、发现自己关注的对象有异常表现,应立即与监护人联系并及时报告学校;5、这项工作作为教师校本继续教育必修课,并归入考绩考核。各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记录、有总结。乡每年进行评比。2008—2009年度,兴隆小学、清凉寺小学、松岗学校被评为罗集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
我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受到了区、乡政府领导的支持,他们纷纷融入到关爱队伍中来。裕安区乡领导亲牵留守儿童。经他们联系,08年8月乡长罗文联系胶济铁路局工会向兴隆小学捐赠价值三万元的篮球架及器材。08年11月,上海图书馆第二党支部向河滩小学留守儿童捐赠价值20000元的体育器材。区政协副主席李强多次到罗集乡中小学调研。2009年5月区政协联系六安伯爵国际大酒店员工向清凉寺小学捐赠价值3万元的课桌椅及体育器材。2009年9月联系区政协委员安徽华瑞建设集团公司施训华等六位委员向罗集乡小学捐470张双人课桌,1300条凳子,价值65000元。区乡领导的关怀改善了办学条件,给留守儿童送来了温暖。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好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学校的文明创建工作抓好了。如我乡罗集初中获2009年教学成果奖,松岗学校获裕安区“校园文明创建先进单位”,被裕安区综治委评为“平安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以后我们将做到“一个结合”、“二个健全”、“五个延伸”即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同家教结合起来,架起家长、学校、社会全面沟通的桥梁。健全学校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监督机制,健全学校的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制。把关爱留守儿童代管家长活动向亲友延伸,向邻居延伸,向乡村干部延伸,向“五老队伍”延伸,向社会团体延伸,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新局面。
四、帮困助学
今年我乡继续接受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助养竹园小学郑永福,陈家楼小学林启婷、林启敏,每人700元,合计2100元。窦贤刚、周贻祥、张嗣荣、董晓凡、易厚玉、罗先锋、王中慧、胡光恩等八位孤儿是我乡在校学生由民政部门联系香港有关人士对他们助养,乡关工委主任王玉华,在炎热的夏季三番五次为孤儿联系,健全报送材料。现已有七名孤儿收到每学期740元的生活资助。
五、关工宣传
2009年我们重视关工宣传工作,向皖西日报及其他刊物投稿6篇,其中松中学生张广顺的征文“忽如改革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皖西日报刊登。“罗集乡综治办为全乡中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在皖西日报(4月19日)刊登。今年圆满完成《中国火炬》、《少年画王》、“少年科技”征订任务。
今后,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关心下一代工作,努力做到“急党政之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我乡关心下一代工作迈上新台阶。
罗集乡中心校关工委
2009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