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网站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快讯 > 综合新闻

“学校就是我的家”

编辑日期:2012-9-6  作者/编辑: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走进裕安区罗集乡松岗学校,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整洁。无论是绿意葱葱的花坛还是办公区旁摆放整齐的车辆,都给人感觉非常舒心、温馨。而这一切,与学校一位老教师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9月4日上午,在这个清爽宜人的校园里,记者见到了该校从教40年的卢士云老师。

  晨起先清扫校园

  今年已经58岁的卢老师很瘦,只有90多斤,不过看起来精神很好。听到记者夸赞学校既干净又整洁时,他很开心地笑着说,“不是我吹牛,并不是你们今天来,才弄得这么整齐,平时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这样。”

  是的,从1972年在松岗中学从教开始,这么多年来,卢士云早已把学校当成了他的另一个家。清晨四点钟,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卢士云已经起床了。洗漱完毕,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打扫学校的厕所。之所以把这件事情放在第一位,是怕学生们起床后要用厕所,不方便打扫。打扫完厕所之后,再把学校教学楼的大铁门打开。随后,卢老师还得打扫办公室,将洗脸盆打满清水(老师们洗手用)……所有杂事都干完,天蒙蒙亮的时候,卢老师要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把学校的大门打开,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这些只是卢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每天课间,只要看到学校的路上、草坪间有纸屑或者垃圾,他就会拿着垃圾桶、火钳走过去将这些捡起来。“学校好比是我的家,看到有一点点脏,我就觉得心里不舒服,就想赶紧弄干净。”卢老师说道。

  “这样的孩子很可怜”

  因为年纪大了,又患有高血压,子女们都劝卢老师不要如此劳累。听到这样的话语,卢老师总是呵呵一笑,说自己习惯了,到那个点就睡不着,而且干那些活,他一点不觉得累,反而早起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卢老师的四个子女已经各自成家立业,老家只有老伴一人。平时卢老师很少回家,只有节假日或者忙农活的时候,他才回去。卢士云笑称,学校才是他真正的“家”。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也很依赖他,有一次,卢老师去市里培训一个星期,那几天,值班的老师显得特别忙碌,也很不习惯。

  卢士云教的是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们的眼中,卢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认真负责的好老师。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他有时还会找一些励志的小故事来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而课下,卢老师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孩子们。八(二)班的李锐有一次看到卢老师正在草坪上捡他们丢弃的纸屑,“卢老师年纪那么大了,弯着腰,我当时觉得特别惭愧。”孩子们在卢老师的带动下,渐渐养成了自觉保护学校环境的好习惯。

  九(二)班的黄中家是个可怜的孩子,父亲年老,母亲患有精神病。从他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卢老师就特别关注这个家境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孩子,有时是送些学习用品,有时是衣服、鞋子。虽然卢老师自己并不富裕,但却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这些贫困的孩子。在采访的间隙,卢老师甚至悄悄问记者,能不能帮这个孩子呼吁一下。“孩子是个好孩子啊,成绩好,但是以后怎么办呢?”卢老师一脸的担忧。

  “退休后还留在学校”

  虽然卢士云总说自己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他的事迹还是感动了很多人。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今年,卢士云还被评为市模范教师。面对荣誉,卢士云始终保持他纯朴、善良的本色,依旧坚守他心爱的教育事业。

  再过两年,卢士云就要退休了。谈及退休以后的打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学校,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也希望我还能留在学校,估计退休后还会继续待在学校吧。”看来,卢士云可以留在这里,继续做学校的“守护神”了。

  采访手记

  采访中,学校里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他曾是卢士云的学生。而现在,他的学生都已经当了学校的老师。四十年光阴,新老交替,卢老师却一直都在这里。他用自己不变的坚持体现了一位人民教师的“蜡烛”精神,也体现出了“奉献”的六安精神。“学校就是我的家”,一句简单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他内心对学校那份沉甸甸的感情。我们感动于他的坚守,同时,也由衷地祝愿他能够健康、安好。

六安新闻网 汪娟)

 
 
 
美丽校园 更多>>
教子有方 更多>>
家长课堂:培养杰出孩子父母只做三件事
让孩子开朗乐观八大建议
要与反教育行为作斗争
六大方法 让孩子变自信
孩子在校受欺 父母如何教育
专家提示:责骂孩子要非常小心
家长协助孩子做好人生选择的四大法则
家庭教育:孩子最需要听的五句话
 
六安人才网中国政府网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六安六安旅游中国政府网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六安大别上在线六安旅游
六安市裕安区罗集乡中心学校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